【 第一幕墻網(wǎng) 】
如果設計一個年產(chǎn)120萬噸成品球團礦的生產(chǎn)線(采用100%磁鐵礦),對于任何一家設計院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而安徽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不僅承接了這個馬來西亞年產(chǎn)120萬噸球團鏈箅機回轉窯生產(chǎn)線項目(以下簡稱馬來西亞項目),更用MIB技術詮釋了工業(yè)設計原來可以更完美。 從“三合一”到結構“標準化” BIM的協(xié)同魅力 如此大的項目如何實現(xiàn)完全的三維設計? “盡管大型的工業(yè)設計實現(xiàn)完全三維是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,但是對我們來說,這是展示我們實力的一個好機會!痹诎不振R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BIM工作室主任工程師邱紅看來,過去幾年BIM團隊也接手了不少的設計項目,而能夠有如此大型且具挑戰(zhàn)性的項目并不多,這絕對是鍛煉隊伍的絕好機會。 原來,利用BIM技術進行協(xié)同設計已然成為安徽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深藏的“殺手锏”,這門絕活的核心在于做到“三合一”。而所謂的“三合一”就是模型要正確,要出施工圖,要有材料統(tǒng)計。 “參與設計的人員超過了40人,面對100多套圖紙,想要完全做到三合一并非易事!鼻窦t表示,由于歷年公司都在培訓BIM,所以團隊很快就客服了困難,并且在馬來西亞項目里完全實現(xiàn)了“三合一”!澳P汀⑹┕D、材料表,全部在各專業(yè)里面,全部按照這個標準去執(zhí)行! 對整個項目組來說,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把三維設計做了標準化的嘗試。“在工業(yè)建筑里結構設計是很有難度的,當同行們看到我們可以把這個項目的結構設計做到這種程度,他們都很驚訝!卑不振R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結構工程師王男還沉浸在項目成功后的喜悅中。 在整個BIM應用的結構設計方面,安徽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確展示了不俗的實力,他們在項目初期就對結構設計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整個項目上結構專業(yè)有一些共性的設計。比如,轉應站或者是皮帶通囊。 王男發(fā)現(xiàn),項目的設計中使用到了大量的轉應站和皮帶通囊。如果像往常一樣,把它分配給各個設計師去做的話,每個人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!叭绻阉龀梢惶琢鞒蹋瑫岣呶覀兊男!蓖跄泻退膱F隊嘗試在轉應站和皮帶通囊上做了一個標準化的三維設計模塊,這樣把模塊給任何一個工程師,他們都能根據(jù)這個模塊簡單調整尺寸,并復制一些構件,施工圖很快就能出了。“要知道,三維設計都比較慢,但是我們通過這樣的標準化,達到了和二維設計一樣的速度。” 事實上,結構設計主要賴于計算,無論是做二維還是三維的設計,所花費的計算時間是一樣的,但是通過標準化后,在結構設計的后期繪畫階段將提高很高的效率!拔覀冎恍枰鶕(jù)計算的結果來修改已經(jīng)完成的模塊!蓖跄薪忉尩。 據(jù)了解,馬來西亞項目從第一套圖開始就是完全的三維設計,設計團隊大概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。而因為很多模塊做了標準化后,后邊的設計變得簡單了很多,大致在兩三天就能完成一套圖的設計。 整個項目,設計團隊使用的是歐特克的設計軟件,從Revit到CAD,Navisworks、Civil 3D 、3ds Max!八鼣(shù)據(jù)轉換非常得流暢,我可以在這幾個軟件之間相互導來導去,非常好用!鼻窦t表示。 “三合一”再加上標準化,使馬來西亞的項目推進得非常順利,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團隊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,讓協(xié)同設計發(fā)揮得淋漓盡致。 從陌生到精通 堅固的“金字塔”形團隊 馬來西亞項目的順利完成,展示了安徽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設計實力,不過,成功的背后更體現(xiàn)了過程的艱辛。 很難想象,一個剛剛搭建起一年多的BIM團隊能夠完成這樣大的設計項目。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BIM設計班子是2012年初才搭建起來的,這個只有290人的設計院在最初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,如果讓整個企業(yè)全部鋪開做BIM的培訓成本會很高,但是如果只有一兩個人做也不現(xiàn)實。最終,院里決定抽調4個具有一定BIM技術的工程師組成一個工作室,它相當于院里BIM的內核,由4個負責人做BIM相關工作的指導。 “因為我們的三維設計雖然是普及教育了一次,但是每個專業(yè)的應用,實際上差別太大了,不可能集體培訓。用中層的工程師去帶動每一個專業(yè)的具體的設計人員,就可以完成在這個專業(yè)里的BIM推廣以及BIM應用的工作。這樣對一個小型的設計院來講,它的技術投入,和培訓的成本投入是最小的!鼻窦t表示。 這個4人組對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,就像組成“金字塔”的四個關鍵節(jié)點。邱紅主要負責整體管理,作為一個在BIM有7年經(jīng)驗的工程師,她就像金字塔尖的關鍵點,把控著整個BIM團隊的建設進程。 “我堅信BIM會主導未來設計。”邱紅從2006年就開始接觸BIM,她經(jīng)歷過計算機畫圖替代圖板畫圖的時代,如果把那次看做一個設計革命,那么,她認為BIM的出現(xiàn)將標志著設計的第二次革命。 馮長英是這個BIM金字塔團隊的骨干之一,主要負責燒結專業(yè)的工作,她比邱紅晚兩年接觸BIM。同樣是看到了設計的數(shù)字化變革,從一開始接觸,馮長英就喜歡上了BIM!八盐覀儚亩S世界帶入了一個三維的世界! 從馬來西亞項目看,馮長英認為項目完成的是一個三維設計,無論從前期的工程材料準備還是后期的施工過程,BIM都帶來了很大的優(yōu)勢,簡直就是一次跨越式的發(fā)展。 邱紅需要很多像馮長英、王男這樣的BIM高手。盡管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不是很有名氣的設計院,但是這個院從80年代初就在計算機應用方面有很大的名氣,它甚至成為世界500強企業(yè)的培訓中心,微軟、歐特克等企業(yè)都在這里有過培訓,而計算機應用的優(yōu)勢保持到現(xiàn)在,也讓BIM有了很大的優(yōu)勢。 所以,在馬鋼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不乏計算機應用的高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