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第一幕墻網 】
2012年1月,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(以下簡稱中建八局)正式成立了BIM工作站,自此,公司便正式將BIM作為企業(yè)發(fā)展技術上的戰(zhàn)略手段進行推廣。如今,中建八局正通過BIM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,而且越走越高,正如中建八局BIM工作站站長姚守儼所說的那樣:“我們覺得在施工中應用BIM的重點還是要與傳統(tǒng)的管理理念相融合,把項目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做一個提升。當然,若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,必須讓產業(yè)鏈上的各個專業(yè)進行無縫對接。BIM將是實現產業(yè)鏈透明化的必要手段! 讓BIM在施工中成為常態(tài)化 2013年初,中建八局要求新開工項目BIM技術應用率達到100%,同時針對項目特點采取單點突破的方式,重點推動分項BIM技術在項目的運用,促進BIM技術落地。目前公司BIM技術應用已經進入常態(tài)化,自項目至公司管理層各級崗位工作人員均開始以BIM思維來思考BIM技術在項目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中的實施。 同時,中建八局努力推動BIM技術在施工企業(yè)的深度應用,探索總結出了BIM實施的“五步法”,采取公司內部深入應用與外部軟件或技術服務公司相結合的方式,推動BIM技術在施工企業(yè)中的實施。并通過加大培訓力度來解決企業(yè)中層對BIM技術有陌生感的問題。運用行政和激勵兩種工作方式并行及企業(yè)承擔用于BIM技術實施全部投入的方式解決BIM推廣投入大、阻力大的問題。發(fā)揮安裝、裝飾分公司BIM工作室引領帶頭作用強化BIM技術應用,產生經濟效益。 在施工工期控制方面,根據施工部位及工程量生成施工任務列表,用不同顏色區(qū)分施工區(qū)段,施工任務與BIM構件關聯,設定任務時間,模擬、調整進度計劃,根據需要增加勞動力、投資等信息,并對工期滯后情況進行預警。 在施工安全保障方面,將BIM技術應用于定型化臨邊洞口安全防護中,形成制作標準,在便于預制加工制作的同時,方便現場施工安全管理,保障現場人員生命安全。對于在施工過程中危險性較大的施工方案,采用施工模擬的方式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,要求工人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,保障其生命安全。 如今,中建八局在56個施工項目中成功進行了BIM技術的常態(tài)化應用,其數量占到在施項目總量的63%,構建了成熟的BIM價值核算體系,編制了系列企業(yè)級的BIM標準,并努力打造成為行業(yè)內行之有效的標準。 從點到線的BIM整體應用 近兩年,中建八局把生產、技術、質量、安全、成本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當中BIM的應用點進行歸類。姚守儼表示:“過去都是很盲目的,就是找到一個點用一個點,現在我們有計劃、有系統(tǒng),按照管理專業(yè)來進行分類,看到底能做什么。按照八局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,這種應用將來要由點到線,點就是我們最初的每次探索,最后形成系統(tǒng),即生產系統(tǒng)BIM該怎么用,技術系統(tǒng)BIM該怎么用,安全系統(tǒng)BIM該怎么用,并要沿著這一條線把BIM完整地走下去!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項目是中建八局BIM技術得以充分體現的項目之一,中建八局也因此再次創(chuàng)造了“天津速度”。據悉,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地下面積98370平方米,整體由4層地下室、5層裙樓和100層塔樓組成,塔樓主體建筑高度530米,呈不規(guī)則螺旋上升,是目前國內施工難度最大的超高層建筑之一。因為特殊的造型,項目所使用的鋼構件全部由上海、杭州的專業(yè)工廠定制生產。為了節(jié)省工期,一方面,項目部對建筑的設計圖紙進行了細致的深化,使加工更加精準;另一方面,每一個鋼構件都設置了專屬二維碼,并采用物聯網技術進行了聯網。 在近30米深,總共4層的地下室施工過程中,項目部幾乎每天都會遇到難題。在周大福項目的地下室施工中,有上千個結點需要進行精準對接,除了依靠以往積累的施工經驗外,先進的技術也功不可沒!拔覀儾粌H采用BIM來提高效率,還進一步對現有軟件進行完善,將工期融入軟件應用,形成了特有的4D施工管理模式,讓項目的管理和施工進度更加科學、合理、高效。”姚守儼說。 此外,周大福金融中心項目由于現場的空間比較小,垂直運輸的矛盾特別突出,包括地下室的管線復雜,而這些恰好可以利用BIM技術加以解決。姚守儼指出:“BIM能夠讓我們在實際施工前把所有的錯誤找到,并且避免了返工! “國家會展中心項目也是我們中建八局一個比較完整的從頭到尾利用BIM進行施工的項目,現在已經竣工。”姚守儼說,“國家會展中心項目雖然不高,但很寬,作業(yè)面很大,所以勞務隊伍很多,同時需要的一次性投入量非常大,包括施工機械、塔吊設備等。怎樣將其劃分成小流水段,使周轉功率達到最大化,這個時候BIM模型就派上了用場。我們利用BIM實現了各專業(yè)之間的協同和共享,讓BIM在項目全生命周期中貫穿始終。” BIM思維的培養(yǎng)需要過程 目前很多項目在設計和施工的銜接上存在一定問題,一方面是設計方與施工方在設計方面的不同步,另一方面是設計方并不情愿做價值轉移。此外,就是建模質量的問題,設計方的模型拿過來,施工方需要修改,改動量太大就會導致矛盾的出現。 因此,姚守儼認為,現在主要還是希望能夠形成一種基于BIM思維的語境,而這種語境是要培養(yǎng)的,特別是對項目管理者、項目經理、項目總工來說,還需要一個過程。 當然,從創(chuàng)新應用和拓展應用這方面來看,中建八局在云端應用了BIM 360TM。“我們也在幾個項目上做了探索性的應用,而且發(fā)現其最大的好處就是把計算機搬到了現場,這也使我們數據采集能夠非常及時,曾經在管理上面臨著數據采集滯后的問題,現如今在現場就能夠解決完成,改變了傳統(tǒng)數據錄入的方式,也提高了效率。”姚守儼如是說。 |